近几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以及中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加速发展,不少细分领域都孕育着新机遇,工业机器人就是其中相对热门的一大领域。据机器人联合会(IFR)统计,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9万台套,同比增长31%,远高于14%的世界平均增速。从2011年到2016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了5倍多,从2013年以后,我国已连续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支撑工业机器人产量飞速增长的背后,是以广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为代表的机器换人浪潮。这些地区是传统的用工大省,近年来“用工难”、“民工荒”导致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倒逼这些地区的制造企业踏入机器换人的阶段。当地政府产业升级的诉求和鼓励政策,同样激发了企业机器换人的热情。
市场上的工业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三者缺一不可,拥有高性能高质量零部件的工业机器人才能真正在生产线上发挥作用,达到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标。目前国内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缺乏,根据工信部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达到100万台,工业机器人减速机、伺服电机、控制器需求量将随之增加。
但是核心零部件从哪里来?
但是核心零部件从哪里来?
工业机器人何时才能实现“国产化”?我想这个问题换成“国产核心零部件何时才能崛起”可能更贴切些。
长久以来,核心零部件的缺失始终是横在工业机器人国产化道路上的一块大石,国产零部件厂家也一直是在夹缝中求生存,尽管发展缓慢,但近年来随着政府政策支持,资本的进入,国产核心零部件也取得了一些突破。
从应用层面来说,尽管市场份额依然较小,但相较之下还是有了一定的增长,技术的提升以及价格优势是一部分,国际巨头产能不足也是国产减速机企业得以喘息的因素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产能不足不仅是国外减速机企业存在的问题,国产企业同样面临。而在性能方面,国产企业还是与国际厂商存在一定差距。
国产伺服电机厂家一览表:
这几年,国内企业在伺服电机的相关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的突破。技术上的突破也使得汇川技术、英威腾等企业纷纷从变频器领域转战伺服市场。尽管我国伺服电机规模化发展已经形成,但主要市场还是集中在中低端领域,要想实现真正的国产替代,国内企业还需要加快技术攻坚,才能实现品牌的突围和崛起。
国产主要减速机企业一览表:
可以看出,目前国内主要的减速机企业成立时间都不短,都有一定的历史积累,但减速机技术上取得突破都在近几年,一方面是技术要求比较高,需要一定的技术积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近年来国内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的发展让企业看到了减速机发展前景,也加了大了投入力度。
国产伺服电机厂家一览表:
国产主要控制器企业一览表:
相较而言,控制器国内外差距最小,成熟机器人厂商一般自行开发控制器,以保证稳定性和维护技术体系。而由于控制器跟伺服系统关联紧密,控制器和伺服系统关联紧密,用户选择的排序分别是可靠稳定性、价格、服务,从服务和性价比入手是国内企业突破的方向。但这需要对运动控制领域长期深入的研究,大量资金投入和长时间的市场验证,对技术、资金、人才要求都较高,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上市公司具备类似的条件。
结语: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而言,还需在技术和产品上优化升级。若想要在核心零部件方面要想从本质上获得突破,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投入。
- 下一篇:国内并联机器人已然崛起
- 上一篇:并联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的区别